
中學課程結合/其他學習經歷
與校本課程結合
教育局於 2021 年 4 月發出的教育局通函,公布高中 四個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代替 通識教育科)的優化措施,並於即年實行。科目的優化讓主科的學習時數下調,學校能利用騰出的課時更好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和幫助學生發掘個人興趣等。根據教育局指引,學校可配合校情,靈活運用釋放的課時,透過整體課程規劃為學生提供更多不同選擇,照顧他們的多樣性,培育學生的全人發展。在此前提下,我們為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設計連貫的高中生涯探索課程,創造有系統的探索空間。
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希望透過創新課程為同學創造多元學習經歷,由於是次合作並未獲得項目基金會資助,我們在有限資下與學校達成規模較小的合作方案。
入校培訓課程
短期實習計劃
參與學生與老師分享

我帶的長者自然名稱叫梅花。其實和長者聊天可以很自然,不需 要想話題,作故事。長者的兒子平時很忙,沒有空陪伴。他很感激 我願意陪他,分享了很多往事。我發覺長者比較自卑,覺得自己為 年青人製造麻煩,但我不認同。他們的生活比我們更多姿多彩,相 比起我整天當宅男、毒男,他令我覺得生活上其實好多事情可以自己決定。
自燃(自然名稱)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學生
工作實習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學生認識職場,加深社會閱歷。同時藉實習的過程中,思考未來事業發展方向。透過實習,同學還可以發現自己真實的潛力和興趣,為自我成長豐富了閱歷。
在為人處事方面,作為學生面對的無非是同學、老師、家長,而在工作實習時,同學就要面對更為複雜的關係,無論是和社企負責人、職員,還有客戶,都要做到妥善處理,具備合宜的溝通技巧,並要設身處地從對方角度思考,而不應只考慮個人利益。觀察同學實習時,很多位皆能揮灑自如,展現了思想成熟的一面。
我記得同學們參與「遊沐」社企實習時,學習如何成為一位社工,策劃及帶領一群適合長者的戶外活動。經過訓練後,活動當天,同學盡顯對長者的同理心,打破兩代人及陌生人的隔膜,風和日麗的天氣,在大自然的青翠環境,譜出和諧共融的圖畫。這些都是在校園內難以建構的。
在幾天的實習時間裡,同學脫離了學校的庇護,開始接觸社會、相信從中獲得的實踐經驗終身受益。

盧燕玲老師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
與豐盛社企學會合作一週年感想
近來國外很多教育大國及城市紛紛要求學生入讀大學前,必須要有與工作相關的體驗。謝謝豐盛社企學會也關注同學在進入職場前的培訓,更難得是與社創及社企協作,給工作體驗計劃添上多一重意義。經過一輪培訓及實習後,喜見部分同學積極投入實習,努力裝備自己的未來,當中最令我感動的莫過於部分一向沉默寡言的同學,也能在分享環節滔滔不絕地述說自己的所見所聞,加上豐盛同工的扶持,社企主管的砥礪,讓同學們能及早計劃未來,並充滿信心地向著目標進發。

陳偉文助理校長
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